胡錦光:這位人大法學人為師、為學、為國三十載

   胡錦光,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法學院副院長,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曾獲首屆青年法學家提名獎、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人民大學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教學名師、百名法學家百場法學講座“最佳宣講獎”和2018年度“北京市師德先鋒”榮譽稱號。

  他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指導百余位全日制研究生,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在擔任副院長期間,不斷創新人才培養形式,積極推動博士招生制度改革。

  為師,因材施教

  

 

  胡錦光給本科生上課,第一堂課,約法三章,似乎已成為慣例。

  幽默易懂、繪聲繪色、深入淺出的課堂讓學生們聚精會神、受益匪淺。

  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很難想象課堂上縱橫萬里的胡老師當年差點因為講不了課而沒能留校。試講的時候他拿著長長的稿子念過了時間,對要不要留下他,教研室討論得很激烈。“他這是講課嗎?照本宣科。”“他能寫,肚子里有貨,碩士期間發表十幾篇文章,第一篇就發在了《中國法學》。”

  最后,教研室決定留下他,理由是科研能力強的同志口才可以鍛煉。

  1986年,胡錦光留校執教。一個學期講完之后,學校里評選十大優秀講課教師,學生投票選出了“助教胡錦光”。從那以后,講臺上日復一日的打磨與切磋,讓胡錦光的課越講越好。2008年,胡錦光榮獲“第四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站了大半輩子講臺,對學生,他有足夠的耐心,對教書,他有自己的章法。

  在胡錦光看來,學生年級不同,性格不同、志趣不同,教法也大不一樣。從本科生到博士生,他對自己的每一位弟子都“關照有加”。

  教本科生,重在充實知識、增加儲備,用最前沿的學術資訊更新他們的專業譜系;

  教碩士生,重在分類引導、各有側重,或用扎實的學術訓練開啟他們的學術大門,或用精干的專業實操鋪就他們的職業道路;

  教博士生,則重在培育創新能力、提升學術水準,用最一流的學術研究繪就他們的學術藍圖。

  2011年,他指導的博士生王書成憑借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合憲性推定論—一種憲法方法》獲評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胡錦光也因此獲評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胡錦光時刻告誡學生要堅守學術原則,遵守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執教三十余年來,由他親自指導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共計百余人。

  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門下弟子,更在擔任法學院副院長期間,全力推動法學博士招生制度改革,通過“申請-審核-復試(綜合考試)”制嚴格控制在職研究生招生比例,并主持修訂博士生培養細則,綜合考試、開題、預答辯、科研考核等方方面面的培養計劃不斷明確細化,人才培養質量節節上升。

  為學,水滴石穿

  

 

  胡錦光的辦公室里,兩側高高長長的書架上滿滿當當裝的全是書,一摞一摞的“大部頭”密密麻麻地碼在辦公桌上,仿佛在用重量訴說著這位中國憲法學界知名學者的學術體量。

  胡錦光自稱,自己在中學階段常被師長“定性”為“勤奮但不聰明”。到了大學,勤奮的勁頭雖絲毫沒減,聰明卻變成了他的“新標簽”。

  1979年,胡錦光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大學四年,幾乎每一個周末他都泡在書里,戀愛、娛樂統統拋諸腦后。“這樣也好,節約時間,學習專心。”

  此時,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拉開,思想解放的號角也在這片飽經浩劫的土地上掀起浩蕩東風。百廢待興,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強勁引擎自此加速開動。

  沒有教材,老師們就油印講義,一頁一頁手工裝訂起來,就是同學們的課本。有些課程連講義也沒有,一節課下來,精神格外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筆下千里,全靠手抄。

  解決了無書可讀的問題,面臨的就是怎么教和怎么學的大問題。“當時雖說撥亂反正,但整個知識界、思想界、文化界都并不知道應有的邊界在哪里。所以課上老師對資本主義相關的制度、理論幾乎都是全盤批判的,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分析基礎上的一種理性的批判。”

  這種理性思辨的學術洞見貫穿了胡錦光整個學術生涯,直接地反映在他的學術成果上。

  1998年,《中國憲法問題研究》出版,被胡錦光看作是自己學術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對這本書,學界評價頗多贊譽。2007年,《違憲審查論》出版,這是胡錦光自博士論文研究違憲審查問題以來第二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時隔10余年,他的新作《新時代憲法發展與依憲治國》面世,胡錦光又將自己的研究興趣投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司馬遷有云,“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將近四十年的磨礪與熔煉,讓胡錦光在學術道路上行穩致遠。從教以來,他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共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作為中國法學界從事合憲性審查研究的權威學者,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他又為推動報告所提及的“合憲性審查工作”做出了諸多努力和貢獻。

  為國,躬行大地

  

 

  “作為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教授,理應在學術研究上保持與之相匹配的領先水平,因此要更加發奮地做研究、寫論文。”

  從踏進憲法研究的大門開始,對學術創新、對資政建言,胡錦光始終心懷熱情,從未松懈。作為一個法學學者,他將自己的學術視線瞄準黨和國家發展的迫切需要;作為一個憲法專家,他將自己的學術志趣投向中國法治建設的最前沿;作為一個學界權威,他將自己的學術使命植入這片土地上正發生的激烈變革,切中中國實際,聚焦中國問題,給出人大方案。

  “在任何一個國家做研究,必須要深刻認識到這個國家處在什么樣的發展進程中,這個社會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已經暴露出或者存在什么樣的現實問題。”在當下中國的法治土壤中,胡錦光每一步都走得相當“接地氣”。“做學問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找出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我研究憲法學,眼光就應該始終投射在這個國家和社會最為迫切、亟待解決的那些問題上。”

  2018年3月20日,《中國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全文公布,這對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監察工作的領導,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監察體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一法律的背后,也浸透著胡錦光等一批學者的學術努力。

  2017年前后,胡錦光就意識到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現實必要性。他連續發表了《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論監察委員會“全覆蓋”的限度》《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語境下的憲法修改》等十余篇學術文章,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反響,也為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立法實踐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參考。

  對中國法治進程與鮮活實踐的高度關切,為胡錦光的學術研究不斷加碼,擔任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也讓他更直接地投身推動國家法治進步的第一線。

  早在1995年,中國人民大學就開始與香港城市大學聯合培養中國法學碩士。作為中國人民大學香港碩士研究生班項目的積極推動者,胡錦光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內地和香港法制建設的相關政策、培養優秀的內地港澳法律人才投入了不少心血。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中國法學碩士香港班已經培養了一千余名學生,在香港、澳門兩地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也為香港、澳門與內地的教育文化和法律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走出書齋,從學界到業界,胡錦光始終關注和回應中國法治進程中的現實問題;回到59號院,不論教書還是育人,正身修德一直都是他不變的職業追求。

  一如明德法學樓高高聳立的大臺階,爬上去總是要費一番功夫,走近了,才方知正是一代代法學人堅持不懈地爬坡過坎才有中國法治的今天,也正是一位位法學家心口相授的言傳身教才會有中國法治的明天。

  所謂師者初心,大抵如此。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一级毛片WWW,一级裸体一级裸体,一级毛片 一级毛片,性久久久久久